不求立竿见影,只愿细水长流
“每件事物都是不同寻常的,不可思议的,对待生命永远都不要漫不经心。人的灵性就在于能不断地感受到惊奇。”——《林间最后的小孩》源于自然冥想时抽到的小卡片的记述。
自然游戏
看过《共享自然》可奈尔的游戏说明,基本一头雾水,自认为自然游戏是抛开城市的喧嚣,在自然中游戏玩耍、放松身心;实践之后明白自然游戏是带有明确的目标目标目标,为什么要开展游戏,游戏的先后顺序和逻辑关系。通过破冰、升华、冥想,体会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三重关系。为了一个清晰的目标而设计一个有可操作性的游戏达到某种预期才是自然游戏的根本,绝非为了玩而玩。
自然艺术
之前的理解是,以自然为对象描绘出美丽的画面,美化自然陶冶性情;实践后明白,是真实的描绘出本来就很美的自然,无需渲染和美化。不是为了“自我”而“艺术”,只是借艺术之手体会美丽的自然,描绘真实的自然。通过艺术这种手段联结自然和人,同自然观察,自然冥想有共同的目标。
自然笔记竟然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并不是头脑发热,绘画激情的宣泄,突然意识到生物书上的范画真不是画着玩的,随即肃然起敬。
树叶配对并不是像咱们以为的那样,自然还是自然,纯粹的艺术与之相比太逊色了,太不自然了,深刻检讨自己ing……
自然观察
带着疑问而来?观察什么?怎么观察?然后呢?了解了一个人长期不懈的坚持能带来什么样的结果!追求自己想要的,克服困难,不停思考,敢于创新,乐于实践,因传奇人物盛姐及其美丽花园和有温度的家而引发的思考,膜拜……
观察一棵紫苏得到的感悟,再小的自然也是一个复杂有序的生态圈,用尊重的眼光去审视自然,向自然学习,也包括周围的人。
由大蚊的枯竹疑惑感悟到自然环境中的新旧更替,恰似人类社会的新生与衰亡的自然更替,坦然面对死亡,更加珍惜当下,热爱生活,而更热爱自然。现代社会,儿童与自然脱节,患有严重的“自然缺失症”,过度沉迷于电子产物,生活于虚幻的世界中,缺乏对死亡的敬畏,就层出不穷的“毅然决然跳楼”事件为例,反应出对死亡的无知......
实践总结
一份计划书对项目的成功起着重要作用。不是为了完成计划书而去做计划书,目标是解决问题,为了预估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时间的安排。回想起老师点评时说的最多的一个词是“太快了”,现在明白太快不是指时间的仓促,而是对实践的积累太少,实践的阶段太短。当前应该注重实践,多学习,而不是开始着手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否则可能会偏离目标!目标!目标!
生活点滴
第一天轮值洗碗,对米糠能洗干净碗抱着怀疑态度,过水清洗时惊奇的发现也太太太干净了,自然改造我之第一步,爱上洗碗。
老师们都是用一个碗吃饭盛菜喝汤,节约环保可持续体现在每一个细节,自己一开始虽不习惯,并且有犹豫,但坚持做就好,自然改造我之第二步,用一个碗。
擦手擦嘴的纸用盖娅毛巾也可以做到,小麦老师用毛巾擦嘴的姿态也还蛮优雅的,自然改造我之第三步,用毛巾代替纸巾。
杂感
在初入自然之门,边实践边积累之余,以一己之薄力践行自然之教育,不求立竿见影,只求细水长流。
自然一直在那里,有自己复杂的体系和忙碌的运行方式,只是表现得静静的,人类的不打扰不破坏是对自然最起码的尊重。人与人相处也一样。
有逻辑的表达方式对我是额外的福利,同样的事情坚持做反复做就能成功。由第一遍、第二遍、第三遍陈述到无情的赞美得到的感想。
重新体会“真正的教育是解决问题,不解决问题的教育不是真教育“这句金句。
五天的培训除了睡觉脑子一刻也没有停歇,由衷的感谢冬青老师、橙子老师、冬小麦老师,再次体会了“教育是良心活”这句话。“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我就是那棵被摇动的树,被推动的云和被召唤的灵魂。也期待未来的自己有能力去摇动另一棵树,推动另一朵云和召唤另一个灵魂。
“世上没有白走的路,同样也没有白读的书”感谢伙伴们给我书籍的分享……
还有那“sasa kluma ni nei no cheichei koko ma,sasa kluma ni nei no cheichei koko ma……”
文:小河
图:可可豆、青菜头
—跟着这段视频一起回忆下这难忘的5天吧—
—搭乘这班末班车,送自己一份新年的惊喜—
活动报名 西双版纳亲子冬令营 | 丽江#闻见自然#亲子营&“水的喆里”单飞营 | 日本栗驹高原雪地冬令营 | 出行,是为了更好地回归
近期精彩 水泉沁心田,润物细无声 | 那一刻,我没有回头 | 写在《冬树之美》后